北极圈是一个神秘的冰雪世界,那里80%的陆地被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川像鹰爪一样伸向大海,雄伟壮观。到了夏天,冰川崩裂,一块块冰山悬浮在海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冰山。与我们同属黄种人的爱斯基摩人就在这种看起来很美丽但是却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千百年来一直繁衍着,生生不息。到了近代,他们才从原始社会突然跳跃到现代社会。在一百年前,他们基本上还是像野人一样吃生肉的,过着很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听天由命的生活。
这些生活在北极圈的人分别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美国的阿拉斯加,丹麦的格陵兰岛,和加拿大的北极圈内。到20世纪末,自认为是爱斯基摩人的人数约有11.7万,其中生活在格陵兰岛的有51,000人;生活在阿拉斯加的有43,000人;生活在加拿大的有21,000人;其余约有1,600人生活在西伯利亚。
爱斯基摩人与我们东亚人是近亲,估计是我国东北女真人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几千年以前,因为部落冲突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领地,于是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可以生存的土地。在世纪冰河时期,气候很冷很冷,北令海峡全部是厚厚的冰块,这些人推测如果越过北令海峡一直往东边走,一定可以发现富饶的土地,一定有着丰富的植物与动物。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人的直觉很灵敏,可以跟神灵相沟通,就是能通灵的人,或是具有第三眼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知道千里甚至万里之外存在的东西。他们的预测是对的,美洲那片大陆拥有无穷无尽的可供丰衣足食的财富。
但是爱斯基摩人想不到原来美洲大陆早就有人在那里居住了,那里的人也是从亚洲迁移过去的,只不过比他们早几千年。比爱斯基摩人早达到美洲大陆的人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先入为主,他们不接受爱斯基摩人,他们害怕爱斯基摩人抢占他们的土地和资源,于是要对爱斯基摩人赶尽杀绝,可怜的爱斯基摩人打不过原先的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往更冷的更恶劣的印第安人不愿意到达的北极圈生活。
爱斯基摩人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任何别的地方的人都无法相比的。我们常听人说非洲人的生存条件很差,其实跟爱斯基摩人比起来,非洲人真是生活在天堂中。非洲人生活贫困完全是因为懒惰造成的,非洲的大自然资源实在是太丰富太丰富了,以至于他们一个个都懒得像猪一样,森林里面吃的东西应有尽有。而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冬天的时候,他们得忍受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持续黑夜,得抵御零下五六十度的严寒,得抵御十几级的大风。夏天,他们仅凭自制的简单的小船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的时候,他们挣扎于漂浮不定的浮冰之上,他们没有任何金属器具,仅凭木材或动物骨头制作的工具跟鲸鱼拼搏,跟北极熊较量,如果哪天运气不好或是生病了,打不到猎物,他们全家人,或整个村子的人,或整个部落的人都可能会饿死,可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应该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我们常夸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我觉得爱斯基摩人才更加是战斗民族。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猎物为生活来源,有陆地的狩猎和海上的狩猎,他们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很像我们中国的西藏人。我们通常有这样的印象,就是生活在越冷的地方的人,身材越高大,比如俄罗斯人,北欧人,中国的北方人,但是生活在北极圈过度寒冷过度恶劣的地方,显然高个子的生存能力是不如矮个子的,同样是乘着一叶小舟在海上捕鱼,你说个子矮小更占优势还是个子笨重高大更占优势?肯定是矮小更占优势的。只有在野生动物资源很丰富的森林中打猎,个子高大威武才更占优势。
爱斯基摩人为什么吃生肉?因为自然条件太恶劣了,能生存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条件煮着吃?天那么冷,生火是很困难的事情,到处是冰天雪地,哪有生火的材料?爱斯基摩人没有蔬菜可吃,身体需要维生素,怎么办?只有直接吃生肉直接汲取动物血液里的维生素C啦。如果煮熟了,动物肉类天然的维生素就被破坏了。正因为吃生肉,他们才能一代一代地生存下来。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养育后代的条件也非常恶劣,为了提高婴儿的成活率,爱斯基摩人很早就依靠集体力量养育后代,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大同观点,认为孩子是大家的。因此,不管你喜欢哪家的孩子,只要你真心想领养,主家很可能就会同意你把他的孩子带走。如果他想养孩子,就到别的家去看,喜欢哪个就领回家来。所以,爱斯基摩人的孩子往往要在很多家周转后才长大。
爱斯基摩人能够在北极圈内生存下来,真是人类的奇迹。几千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以为把他们赶到北极圈内,他们肯定会冻死饿死,谁知人家却世世代代在那里生存下来了,而且习惯生活在那样的地方了。